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廟宇的故事~虎井~大音寺(觀音廟)(劉昌明)

大音宮(觀音廟)源由
(一)源由
觀音廟是一座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790年)悠久文化古廟具有219年歷史,香火鼎盛、光照環宇、神蹟顯赫,庇佑島民及來往客商漁船航行澎湖海域平安,廟內主神供奉觀世音菩薩,虎井民眾均尊奉其為『觀音媽』。
「觀音廟」,舊名「大音宮」位於聚落西方,虎井國小東側,地址為虎井里五號,本廟原本是供奉一尊人稱林公公神像約五坪的小廟,然而神威顯赫保佑里民,深受里民崇拜,道光18(1838)增奉觀世音為主神(林公公仍受奉祀,移置在觀世音後面),並擴建為16坪,定名「大音宮」,民國20至22年第二次重建再擴大,民國60至62年又重建擴為126坪,廟廣場有460坪,民國76年再修建一次,並於民國94年再出火重建(廟宇重建過程儀式:出火、下基、上樑、合脊、入火、安宮及其他特殊民俗活動),於民國96(2007)年11月12日入火,亦旅鄉遊子及吸澎湖各地上千信眾前來朝聖,改建後的觀音廟,採用傳統建築風格,高聳的殿宇,造型壯麗精緻,肅穆莊嚴。
(二)史蹟
相傳清光緒年代,福建風帆商船『金復晉』航行澎湖海域遇上狂風大浪、烏雲翻滾、閃電雷鳴,船隻隨時有翻覆危機,船員驚慌絕望之際天空紅光閃爍,突然出現一道光芒指引『金復晉』船隻駛進虎井島南面海岸,安全停泊靠岸,船員上岸後到觀音廟參拜叩謝神恩,船員見觀音媽神威如此浩大,匍匐拜謝感謝神力庇佑,祈求觀音媽庇祐船員終能平安順利返回廈門。『金復晉』船員於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專程敬獻『法雨慈雲』匾額,親自前來虎井叩謝觀音媽救命之恩,觀音媽神蹟救苦救難佳話至今仍廣為流傳在廈門與台灣澎湖的民間,當年匾額仍高懸虎井觀音廟殿上,為觀音媽佑我普羅大眾神威之見證。
在每年觀光季時,有些遊客發生臨時事故,其在祈求觀音媽庇祐、化解後,隔年都會再來還願。

西山漢白玉觀音巨像
此亭之興建肇始於本里旅居香港之鄉賢陳英傑先生於民國七十七年春攜子登遊東嶽泰山時,有感於天地之浩瀚及人間之恩德,慨然捐獻泰山漢白玉石觀音佛像一座以回饋鄉里,並祈天下蒼生,廣被佛澤,同享太平。佛像自山東泰山雕琢峻工轉運到此,歷時七載。千里路迢,倍極艱辛。今觀音佛像軒然昂立於此,渡化宇內眾生。









慈恩亭落成誌  
此亭之興建,肇始於本里旅居香港之鄉賢陳英傑先生於民國七十七年春攜子登遊東嶽泰山時,有感於天地之浩瀚及人間之恩德,慨然捐獻泰山漢白玉石觀音佛像一座以回饋鄉里,並祈天下蒼生,廣被佛澤,同享太平。佛像自山東泰山雕琢峻工轉運到此,歷時七載。千里路迢,倍極艱辛。幸賴地方長老鄉賢多方奔走與協助;並委請里長陳大川聯絡本地熱心人士翁登來、蔡清風、翁根健、翁烏在、翁木勝、陳興足、蔡其長,以及建商洪朝國等人,出錢出力,始將觀音佛像安然運抵於此。又蒙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張處長永仁策劃與經費補助,以以地方駐軍協助綠化美化,使週邊設施一併完成。今觀音佛像軒然昂立於此,渡化宇內眾生。吾等沐浴佛恩之餘,更念英傑先生造福鄉里;渡已渡人之襟懷。
爰撰此誌,以昭於世謹此肅誌虎井全體里民 
敬識中華民國 八十四年九月十日



離開碼頭第一個大廟即是觀音廟,虎井有兩座較大的廟,一為聚落西方的公廟「觀音廟」,另一為東方的「水仙宮」。「水仙宮」在澎湖縣一共有五座,分別建於馬公市嵵裡潭邊大倉虎井,但虎井的水仙宮創建時間不可考,只知民國六十二年與大音宮一起重建完成。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